咨询电话:400-9710-111
资讯中心
搜索

2020考研心理学:课外书推荐《背叛》内文选摘

来源:11 更新时间:2019年08月09日 09:03:27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教育”定义的类型  
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    
教育是生产力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征    
近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与社会发展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  
教育实用论  
人力资本论  
筛选假设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科技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
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差异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遗传因素及其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及其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个性化与个人社会化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多方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多方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多方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多方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制确立的依据  
各级学校系统  
各类学校系统  
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
1958年的学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课程 课程与课程理论 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课程编制 泰勒原理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的来源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的功能
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课程改革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科技革新
学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 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 教育的定义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
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结构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班级授课制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参观法
自学辅导法
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考评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学业成就评价
教学评价的改革
德育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德育任务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纲要》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要素  
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知行统一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人特点相结合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  
情感陶冶  
实践锻炼  
自我教育  
榜样示范  
品德评价  
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  
间接的道德教育  
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体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教师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学生 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义务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020考研已经在紧张的复习中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复习心理学考研,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参加2020考研的考生整理“2020考研心理学:课外书推荐《背叛》内文选摘”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各位考研人有所帮助。

内文选摘

  遭遇丈夫搞外遇的妻子;遭遇教父性虐待的孩子;接受长官命令进入危险地区的士兵;在自己的秘书工作中过度劳累并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单身妈妈;具有相同的民族传承却被挡在领导阶层之外的弱势群体……这些例子中的每个人都遭遇了不公正待遇。不忠、虐待、变节、(社会公平中的)超负荷工作、(社会平等中的)歧视和(社会公正中的)不公,都属于背叛的范畴。所以,可以将背叛理解成我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普遍性或核心性的威胁。

  背叛威胁着我们。它会破坏亲密关系,甚至是会摧毁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信任度。它也会破坏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社会结构。对于孩子们而言,背叛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使他们不仅无法信任别人,甚至无法相信自己,严重侵蚀了他们的自强意识。有着背叛经历的孩子们可能很难重拾自尊,而且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问题。

  即便背叛是如此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却总是没有勇气承认它带给我们的不公和歧视,甚至有时候,我们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遭遇,仿佛这是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免受背叛之痛。在我们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工作的环境或者社会中,是否有背叛存在?对此,我们总是无意识地选择忽视。

  我们对背叛视而不见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害怕冒险、害怕打破现状,而知道的太多会让我们的安全面临威胁。可选择“视而不见”,也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是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却又很少完全承认的真实窘境。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通过“无意识”,通过避免看到背叛或不公的方式来处理这种“进退两难”。看到这种不公的受害者很可能会选择直面这种背叛,也可能会从这种窘境或亲密关系中抽身。这种直面或抽身可能会导致一种好的结果,也可能会引起一场威胁到人的危机。相比而言,如果意识不到这种不公正待遇,这个丈夫、这个孩子、这名战士、这位辛苦工作的妈妈或者这个受压迫的群体就不可能从这种不公正中真正解脱出来。保守秘密的好方式就是对其佯装不知。当信息太危险的时候,“无意识”是一种强有力的生存技能。

  人类对于背叛的认知总是不稳定的。究竟我们是背叛者、观察者,还是被背叛者?对背叛的了解会刺激我们打破现状,当然也可能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看看近期的天主教危机:对于性虐待的态度,已经由过去的否认和掩盖逐渐让位于承认和调查。这一危机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原定计划和权力机构受到威胁。即便我们不是直接受害者,我们同样担心现状改变会带来风险,担心会失去原本舒适的生活,甚至担心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存。而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主动忽视背叛的动机。

  背叛前言整体来看,对于背叛和不公待遇的视而不见是一种可观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背叛盲视”。作为一名学术型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在工作中,我发现对背叛的“盲视”普遍存在,这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终将造成可怕的恶果。

  背叛现象引出了“背叛盲视”的五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背叛盲视?

  (2)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背叛盲视的行为?

  (3)我们怎样做到背叛盲视?

  (4)背叛盲视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

  (5)我们怎样从背叛盲视中抽身而出?

  在第一章,我们研究了朱莉·斯通(Julie Stone)的故事,她是一位聪明的职业女性,她对自己丈夫的不忠完全视而不见。朱莉不是个别情况。她遭遇的背叛是我们一眼可以看穿的,我们也能够从她的案例中学到知识。在第二章,我们引进丽贝卡(Rebecca)和凯文(Kevin)的故事来讲述童年时代的背叛,每一个人在儿时都经历过诸多背叛。尽管丽贝卡和凯文遭受到的背叛类型有所不同,但他们都选择了盲视。(我们在这本书中,借助真实的生活案例来解释、研究。然而,我们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全都用了化名。)在第三章,我们继续探讨背叛和背叛盲视,所用的案例包括一名16岁的少女在飞机上遭到自己教练的性骚扰,还有一名16岁的男孩被监禁在苏联劳改所时的经历。通过他们的反应,我们具体阐释背叛以及背叛盲视的后果。

  我们在第四章介绍了“机构背叛”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我们信任的人可以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所信任的机构也会背叛我们。比如,我们对雇主、教堂、教育机构以及政府做出的背叛选择视而不见。

  究竟是什么让背叛的受害者、作恶者以及目睹背叛的旁观者对如此重要的事情选择漠视呢?我们在第五章运用亨德里克的案例阐释这些问题,同时介绍了背叛创伤、社会契约、骗子-侦查长、战斗-逃跑-僵硬这些概念。

  我们怎样将背叛从意识中抹去?我们如何同时保持对背叛的知与不知?第六章中,我们会采用萨曼莎的案例来揭晓这些答案。我们先揭示萨曼莎对不忠的盲视,然后在第七章我们将引出她对虐待和家暴的盲视。通过本案例,我们发现对亲属的背叛保持盲视往往包括对虐待和其他暴力行为的盲视。第八章我们将介绍针对背叛盲视的心理机制所进行的研究。我们在解释心理机制的同时引进了元认知、定向遗忘、述情障碍等概念。

  背叛盲视给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第九章为我们揭示了背叛以及背叛盲视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包括解离症、边缘性人格障碍、代际间的虐待、再度伤害以及其他问题。凯西的故事可以很清晰地展视这些后果。在第十章,我们将着眼于如何正视背叛。对自身背叛经历的讲述与知之是有风险的,我们会通过一个私人的故事解释这一点。

  对背叛的认知与倾诉同样具有治疗魔力,在第十一章中肖恩·布如野的故事将证实这个观点。第十二章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走出背叛和背叛盲视的阴霾如何带来希望与公正。在第十二章我们将再次研究贝丝和凯西的故事,学习她们的治愈方式。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正发生了什么,那么这个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在第十三章,我们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如何从背叛走向亲密,走向希望。第十四章将对于如何预防背叛及背叛盲视给出建议和治疗指导。这是专门为那些遭受过背叛的人准备的,他们可能遭受过朋友、亲人或机构的背叛。从长远来看,我们为了生存,对背叛行径只能选择盲视,但这却可能会将我们引入歧途。

  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整理的“2020考研心理学:课外书推荐《背叛》内文选摘”文章,更多2020心理学考研复习备考计划请访问中公考研网校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频道!

  相关推荐:

  【在职考研】2020心理学考研网络课程

  【大学生考研】2020心理学考研网络课程

  2020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汇总(每日更新)

  2020心理学考研习题/模拟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yzl54088 】

共1页 当前第1页
考研暑期圆梦礼包
历年试题
考试大纲
备考计划
0元好课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
手机号快捷登录1
账号密码登录
本周热门直播

更多直播

相关课程推荐